土壤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影响土壤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我们通常所说的土壤监测是指土壤环境监测,其一般包括布点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方法、结果表征、资料统计和质量评价等技术内容。
中科检测开展土壤场地调查的原则如下:
No.1针对性原则
针对场地的特征和潜在污染物特性,进行污染物浓度和空间分布调查,为场地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No.2规范性原则
采用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式规范场地环境调查过程,保证调查过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No.3可操作性原则
综合考虑调查方法、时间和经费等因素,结合当前科技发展和专业技术水平,使调查过程切实可行。
场地环境调查的三个阶段
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是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为主的污染识别阶段,原则上不进行现场采样分析。若一阶段调查确认场地内及周围区域当前和历史上均无可能的污染源,则认为场地的环境状况可以接受,调查活动可以结束。
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是以采样与分析为主的污染证实阶段,若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表明场地内或周围区域存在可能的污染源,如化工厂、农药厂、冶炼厂、加油站、化学品储罐、固体废物处理等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设施或活动;以及由于资料缺失等原因造成无法排除场地内外存在污染源时,作为潜在污染场地进行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确定污染物种类、浓度(程度)和空间分布。
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通常可以分为初步采样分析和详细采样分析两步进行,每步均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现场采样、数据评估和结果分析等步骤。初步采样分析和详细采样分析均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批次实施,逐步减少调查的不确定性。
根据初步采样分析结果,如果污染物浓度均未**过国家和地方等相关标准以及清洁对照点浓度(有土壤环境背景的无机物),并且经过不确定性分析确认不需要进一步调查后,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可以结束,否则认为可能存在环境风险,须进行详细调查。标准中没有涉及到的污染物,可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综合判断。详细采样分析是在初步采样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样和分析,确定场地污染程度和范围。
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
若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或污染修复时,则要进行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以补充采样和测试为主,获得满足风险评估及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所需的参数。本阶段的调查工作可单进行,也可在二阶段调查过程中同时开展。
针对土壤检测的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
依据标准:
GB17378.3-2007海洋监测规范3部分样品采集储运和运输
HJ/T166-2004土壤环境检测技术规范
HJ613-2011土壤干物质和水分的测定重量法
1、样品采集
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采样点应在对地区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状况、土壤性状及污染历史及现状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取样量依样品类型,污染水平,潜在干扰物质与方法的检测限而定。
2、样品处理
采集的土壤样品在运到实验室后,为避免受微生物的作用引起发霉变质,要立即将全部样品倒在塑料薄膜上或瓷盘内进行风干。由于PCBs是半挥发性的并能够光解,所以要在阴凉处慢慢风干,避免阳光直接暴晒,且风干处应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风干后的土壤样品再进行磨碎,然后根据分析目的过筛、保存。
3、处理时的特别注意
在样品的采集及处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样品的交叉污染,特别是当待测物的污染水平相差很大时。
中科检测是专业土壤检测、场地调查评估机构,中科检测为您科普下场地调查中土壤取样、制备等过程的相关要求:
场地调查过程中的土壤样品制备
样品制备是指按照样品测试方法的要求,把采集到的土壤鲜样在场所进行风干和研磨成特定粒度样品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影响数据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保持样品特性是基本要求
与水和气相比,土壤监测工作中便利的因素就是样品的流转和保存,但必须保证样品原有的特性不发生改变,破包、水浸、发霉、变质、标签脱落或模糊不清、待测污染物的引入等都会使爬山涉水辛苦采回的样本付之东流。
同时,由制备工具使用不正确引起的金属污染,由样品筛、工作台和用品清洁不彻底、除尘条件不好而引起的交叉污染,由人为失误而引起的混装、混淆等,也是改变样品特性的重要原因。
标签是样品的身份证
标签以及标签上的字迹是样品信息的代表。要注意,搬动、运输、风干、研磨、过筛、称量、分装、再编码和重新制作标签等过程中,包括样品从原有容器、临时性托盘、筛分工具到新容器的多个环节,都有造成标签和样品对应关系发生变化的风险。
全量研磨是保持样品代表性
野外采样的客观条件和样品性状决定了无论是单样还是混合样,都不可能在现场均匀混合,因此,一个包装中的样品就是一个代表性的整体,不能随意丢弃和选择性留存。
混合操作是保证测试结果
样品制备后,一般需要按照测试、质量控制和留存的需要而进行分装。没有混合均匀的样品,也就得不到合格的平行测试数据。
根据样品测试技术制备样品
不同的监测因子需要不同粒径的样品,例如,过2mm、0.25mm、0.15mm和0.075mm筛等,但是并不是越细越好。部分因子是在样品水浸提条件下的测试,粒径不同,也就会影响表面积以及浸出量,因此,需要逐步、分次过筛,而不是直接用研磨机“一劳永逸”。
样品制备量影响精准度
土壤样品的测试使用量一般比较少,例如,原子吸收法测定重金属需要0.2~0.5g的样品,但是需要几十倍或数百倍的样品制备量,仅制备或从样品整体中筛出测试量的样品进行使用是大错特错的。
干扰因素必须予以清除
植物根系、碎石和杂草等杂质混合在土壤样品当中,它们不是土壤样品测试的对象,会影响测试结果,因此,必须在样品制备环节将其尽可能地除尽。例如,干燥的植物根系除肉眼观察剔除外,还需要采取静电吸附的方式细致去除。杂质挑出前,不主张将土壤样品直接放入粉碎机或研磨机进行制备。
集中制样值得推广的模式
土壤样品制备是一种特殊环境下的实验室操作。建设专业化土壤样品制备实验室、实施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具有专业化的人员队伍,是保证样品制备质量的基本**,也是开展样品分装和质量控制的优势条件。
中科检测具备土壤检测的资质及能力,欢迎和我机构人员进行洽谈。
要取标准土样,请按以下8步法取样,取样越规范,检测结果越有代表性,配方才更准确。
3.取样工具选择标准取样工具是取土器,如果没有,可以用平头钢锹代替。